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合纵
这个别处有几个可能,其一是从陆地上继续向北,直接和俄罗斯开战,以取回之前丢失的漠北。
其二,在南海对各国包括西方各国在南海的殖民地下手,彻底把整个南海变成大明的池塘。
其三,从柔佛而出,势力延伸到印度洋,同西方国家争夺印度、中东包括非洲的殖民地。
其四,新明那边的向东、向南两地的扩张,以压缩西班牙、法兰西等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
无论未来是从那一个角度考虑,从哪里先下手,大明对外扩张的势头绝对是越来越猛。
这个世界虽然大,可世界却是有限的。现在的大明用十数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西方各国数百年的成绩,何况大明还拥有丰富和庞大的人口,这样的大明谁不害怕呢?
从这点来讲,邓秉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而且这个时候去追究这些事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已经没有意义了。
无论这个幕后者是某国,或者是几个国家的联合,在现在情况下都不值得去过多纠结,因为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西方各国势力甚至包括缅甸、蒙古、西域甚至可能藏地这些地方势力,对于咄咄逼人的大明已经出手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住大明的力量,使得大明在各方面碰壁,从而把大明迅猛进取得势头给打压下去。
想到这,朱怡成心头一团怒火渐渐冷静了下来,如果这些事仅仅只是一方面发生,不是同时发生,以大明的强悍算不得什么,大明虽然会遇到些麻烦,但大明有解决麻烦的能力。
可是现在不同,西域、蒙古、南海、新明四处同时发难,牵涉多国势力,说不定很快还会有其他的地方出现类似的情况。
所谓好汉难敌四手,面对各处同时而来的发难,大明是极为难以招架的,甚至一个不慎恐怕还会导致大明顾此失彼,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一旦大明在战争中失败,甚至丢掉一些重要地盘的话,那么那些虎视眈眈,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狼群就会全部扑上来,在大明的身躯上撕咬,吞噬大明的血肉,把大明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邓秉拿当年战国时期来比喻现在的情况倒是有几分贴切,如果把大明比作当时的秦国,那么西方各国包括各方面的势力就是六国。
面对大明的强盛,各国针对大明搞起了合纵也是自然的,这点朱怡成之前忽略了,他根本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说句实话,现在朱怡成有些后悔了,尤其是想到当初在背后推动高进占领缅甸的决定。
从大明的角度来看,朱怡成这么做没什么问题,而且大明同缅甸有着深仇大恨,打下缅甸彻底灭亡缅甸王朝,这不仅是要拿下一片新的国土为未来考虑,同时也为了报当年之仇。
可是朱怡成没想到,缅甸一战极有可能是西方各国合纵的导火索,当初朱怡成靠着大明的强大强势把缅甸一事给压了下去,而且还用军事和商业双方面的手段变相威胁了在缅甸的西方各国。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不少时日,但正是因为这件事的发生使得西方各国在畏惧大明的同时私下对大明有了强烈不满,同时也促使了他们进行了合纵之举。
对了!还有南陆,也就是后世的澳洲。
大明宣布开发占据和南陆之后,各国曾今对大明提出希望介入南陆开发,从中分一杯羹的建议。但是为了保证南陆被大明彻底掌握,朱怡成直接拒绝了各国的意见,强行把整个南陆全部吞了下去。
恐怕现在的变化和南陆一事也有着关系,再加上辽东之战、蒙古之战和现在正在进行的西域战略,这些都让西方各国看到了危急,从而联起手来采取了针对大明的行动。
“步子太快会扯着蛋……。”一时间,朱怡成脑海中突然闪过了后世这句话,不由得有些苦涩。
如果他早知道这样,也许在外交方面会缓和一些,或者不那么急于就成。但这话现在说也晚了,何况朱怡成心里清楚,他之所以这么干归根结底是因为整个世界的瓜分已到了尾声,现在已经不是大航海时代的初期了,而是到了末期。
假如大明不锐意进取,那么也许数十年后整个世界就再也没有大明对外的落脚点,到了那时候大明再要扩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除非发动对西方某国的战争,从对方手中强行夺取殖民地外别无他法。
其实朱怡成并没有真正要和西方各国抢夺现有殖民地的想法,吕宋和柔佛除外。前者是因为西班牙对大明的军事行动所至,至于后者那是因为柔佛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除去这两地外,朱怡成背后授意高进进攻缅甸也没有破坏西方各国在缅甸利益的想法,而是继续让西方各国控制缅甸南部,保证其利益。
而在新明,大明向东扩张的脚步早就在之前和法兰西一战后停了下来,转而掉头向北,以迅速占领那些未被西方各国触及的地盘。
南陆也就是澳洲,那更是不毛之地。虽然西方国家早于大明发现了南陆,可直到大明真正占据南陆的时候,世界上并没有第二个国家在南陆进行移民宣布主权。
在朱怡成的计划中,等到西域之战结束后,大明拿下西域包括藏地,那么大明从根本上就回开始放缓对外的脚步,从而慢慢消化这些地盘。
当然了,有一点大明不会放弃的,那就是俄罗斯方面。所谓的尼布楚条约中被侵占的领土,包括后来被拿走的漠北草原,这些大明是必须拿回来的。除此之外大明并没有想过要和西方各国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更没想过直接通过战争来并吞对方的殖民地。
可是朱怡成是这么考虑,但西方恐怕却不会这么想,大明的迅猛和强大已经让他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急,在这种时候他们合纵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