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儒学虽尽是妖论,但孔丘唯独这句话说的是没错的。”李斯在旁边接了一句。
游牧民族南下不南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生存环境稳定不稳定。
汉唐时期在强盛时期都能维持北境安定,对归附蛮夷汉化做的异常成功,归附汉朝的南匈奴更可谓是为了汉朝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至于到了明清时期之所以难以再做到汉唐时期如此成功的汉化,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重心难移,关中沃土以及河北之地产粮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造成的。
就是中原内部,活不下去了还有人造反,更何况蛮夷?
先养活他们,再汉化他们,重点还是在于养活二字。
能耕地为生,谁愿意放牧而居?
总之,现在的大秦是绝对养活得起这二十万人口的。
更不用说赵泗已经在让匠作局倒腾羊毛纺织技术了,而各种高产农作物也可以维持草原上的粮食支出。
未来草原牧场,也是赵泗计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可传信韩信,关外之事,使其自处噫。”始皇帝开口定下结论。
虽然封赏还没出,但是始皇帝这句话一出,韩信的地位就已经上升到了和蒙恬一般的高度了。
现在的韩信就已经可以不用再听从蒙恬的命令,在关外一切的事情,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简而言之,大军回到关内之前,韩信想干啥就干啥。
等韩信班师回朝,迈入大秦高层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东胡现在仓促落败,恐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而现在千钧系于一发之间,接下来,哪怕是出师不利,恐怕他们也要做出应对,而不让大秦有喘息之机……”李斯开口分析局势。
一切,也确确实实如预想之中进行。
东胡王仓促的死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谁也没想到秦国在这种内忧外困之间选择了主动出击。
打得一拳开!
因此关内略显浮躁的人心得以安定,而天下意图趁机而动之人则心有余悸。
然而不管怎么说,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和秦国站在了彻彻底底的对立面,他们不得不做出最后的选择,是迁移到关内,任由秦国宰割,还是选择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赵国宗室祭祀之所在……
厅堂之内,赵国宗室目前的族长赵歇一脸阴郁的看完奏报尔后将奏报递给左右二人。
“我万万没想到,东胡王居然愚蠢到如此地步……现如今东胡王已死,东胡再难成大事,没了东胡,月氏恐怕不会再行南下之事……现在地方上有黑冰台虎视眈眈的盯着官府,各地郡兵和秦国的大军也都可以高枕无忧的盯着国内,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是好?”公子歇开口道。
“兄长现在还未起事,要我说只要老老实实待在宗祠,秦王也不会大动干戈,斩尽宗室苗裔。”
赵歇身旁的左右二人还未开口,门外传来幽幽的声音。
“赵樱,这里没有你说话的地方,滚出去!”
公子歇拍案,看向守卫在门口的门客怒然开口。
“带她回去,没有我的命令,再也不准外出!”
说罢,公子歇脸上带着歉意看向左右二人开口:“对舍妹管教不周,让二位先生见笑了,我才疏学浅,不知道眼下的局面该如何应对,敢问二位可能教我?”
陈余闻声沉吟许久开口说道:“我听说李牧的孙子李左车居住在代郡,他向来受到东胡人的爱戴,在代郡之地颇有威望。
如今东胡王死,东胡四散而逃,倘若可以得到李左车的帮助,在辅佐公子赵国宗室的身份,代郡就可以传檄而定,届时就可以吸收南逃的东胡部族,编为军队,让声望高的李左车来统帅,这样公子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拥有可堪一用的兵马,如此就可以观望天下局势,伺机而动了。”
陈余开口以后一旁的张耳也不甘示弱,笑了一下开口说道:“我听说留在赵地的黑冰台是沛县一个叫刘邦的人在统帅管理。
我少时担任过信陵君的门客,因为杀人逃到了外黄,担任外黄令,刘邦曾经因为仰慕我的名声而跟随我,公子可以派我去说服刘邦为我们所用,就算不能为我们所用,只需要杀了刘邦,赵地的黑冰台就会群龙无首,公子起事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有太多顾忌,原本畏惧黑冰台的贵胄也必然会纷纷暗中依附于公子,帮助公子起事,这样一来,有了钱粮支持,公子短时间内就可以拉出来一支足以使用的兵马了。”
赵歇闻声看向二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二位先生大才,果然不愧为刎颈之交,就连才能都不分上下,这才是上天垂怜我赵国宗室,才让二位先生到了我的身边啊……”
很显然,公子歇心里的复国梦,并没有熄灭。
他不蠢,甚至还有些小聪明。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深信张良的话。
是的,不论如何,现在,或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哪怕,机会再怎么渺茫。
现在,请叫我刘邦!
“如此,就拜托两位先生了!”公子歇深深一礼。
陈余张耳没有片刻犹豫,互相持礼以后各自出发。
实际上天底下的暗流涌动不仅仅是说的。
随着第二次大规模迁王陵令的颁布,天下贵胄近乎全部抵抗的情况下,地方行政已经达到了停滞的边缘。
若不然李斯也不会临时抽调黑冰台下至地方尽力维护地方政治运转。
抵抗不仅仅是明面上的抵抗,官员可以摆烂,吏员可以推诿,哪怕有黑冰台盯着也没用,无非就是把明面上的事情放到暗处。